對於不可知論的反駁

淺談社會科學的精神

對於不可知論的反駁
Editions:ePub (Chinese) - First Edition: $ 7.99 USD
ISBN: 9781957144443
Pages: 71

本散文集基於我作為一名社會科學的學生和研究者對於經濟學和政治科學的粗淺思考以及作為一名興趣愛好者對於文學、哲學和心理學的探索,試圖討論我在閱讀社會學等領域中的一些經典著作時積累的初步想法,期望可以減輕一部分讀者對於以上的領域或許存在的一定誤解。本散文集總共包含九篇隨筆,其中一部分(刪改後的版本)曾刊登和發表於一些網站、公眾號和自媒體。《經濟學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學科:讓我們拒絕「盲人摸象」式的解讀》嘗試簡潔地概括經濟學的子領域並論述經濟哲學和經濟歷史對於公眾理解這個學科的重要性,《什麽是政治科學以及我們何以理解自我和國家》嘗試鳥瞰式地介紹政治學從古至今的範式轉換和現存的幾種主要研究方法,《對於「不可知論」的反駁以及何為現代人的「多元主義」》嘗試以比較政治學的視角論述標準化和量化工具對於當代人分析社會議題的重要性。《為何文學不是唱得響亮、說得順暢的宣傳稿》試圖論及當代文學創作者的困境以及審美的價值,《淺談日本文學中的人物塑造》試圖以日本二戰前後的文學作品為例解讀悲劇存在的意義。《為何我們應該警惕「快餐式」書籍:讓人類群星再次閃耀》設法討論「成功學」和「雞湯」的傳播對於民眾的智識所造成的危害,《談一談網紅的心理失常:以中國留學生為例》設法分析一些網紅的虛榮行為背後的動機,《淺談情感暴力的表現形式:讓我們識別身邊的權威主義人格》設法列舉精神勒索的一些表現形式以及情感暴力者的一些修辭手法。《談一談外語學習:以中國中小學教育為例》旨在解讀中國英語教育所存在的頑固弊端,《淺談法的精神以及善與惡的度量》旨在分析民眾對於現代法律體系的常識缺乏。通過閱讀這本散文集,我期望讀者能夠懂得開始識別哪些媒體報道和暢銷書籍上的結論缺乏邏輯和實證的基礎。我希望在每篇隨筆中一以貫之地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社會科學不是任意的猜測和高談闊論,社會議題是復雜的、多元的,人是有限的、矛盾的,學科是流動的、發展的。這些社會學的特性要求著比較研究、歷史研究、區域研究的融合以及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的結合。我們或許需要不斷地閱讀、寫作和反思,與歷史洪流中的偉大思想家和學者們對話,並且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和必要的克製去面對周遭,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不可知論、虛無主義、道德絕對論甚至反智主義中,同時,我們或許也需要足夠的勇氣和魄力,才能沖破自我審核和自我閹割,把內心堅守的良知傳達出去。不無止境地回避問題、不虛情假意地搪塞、不編造自我滿足的故事或許才是現代人的良好品質。

相关报道:网易

Published:
Publisher: ASIAN CULTURE PRESS
Genres:
Excerpt:

現今的一些“政治正確”和“多元主義”的鼓吹者和活動家或許應該重新審視科學性的意義,把他/她們維護的多元主義建立在更穩固的理論基礎上。當代比較政治學者的任務便是把源自於西方的一些經典政治學理論比如關於民主化的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y)運用在一些歷史上缺乏足夠關注的研究對象上,比如東亞、非洲、中歐與東歐和拉美等,他/她們需要通過這些地區查驗一些經典理論的普適性,然後在實證結果的基礎上建議是否應當根據當地的社會人文現實對現有模型進行調整、重新解讀甚至拒絕。

Author Bio:
Peter Chai is a student and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Waseda University at the time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se books. His research areas are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public opinion, value change, and civic culture in East Asia. He has written articles on the topics of modern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 In his writing, he intends to combin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iscussions, make a fair representation of various scholars and their findings, and test their hypotheses with updated evidence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contextual detail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